在临清、北新设立关卡,对大运河上船只征收钱钞;
在城市门
设有税官,对路过货物进行课税。
就连义军,张三百如今也在龙驹寨设立关卡,对来往货物征收厘金。
“不过我之关税和他处不同,境内谓之过税,境外谓之关税。”张顺继续解释道。
“除了征税以外,还有调解之用。”
“比如茶叶、棉麻布匹、药材、火药、硝石、硫磺等义军亟需物资
关,一概减免税收;出关则加倍征收。”
“我明白了!”吕维祺、洪承畴和钱守廉等
闻言不由眼睛一亮,顿时反应了过来。
张顺参照后世制度,这一手玩的更为漂亮。
若是这样,但就茶马
易一项来说。
就等于茶叶
关几乎不缴纳什么费用,但是若想出关与番
易,那么就需要缴纳重税,这样既不影响义军治下的物价,又抬高了与番
易的物价。
而等到商
换取马匹、牛羊进
到义军治下的陕西,还算是一路畅通。
但是若想从义军治下出境售卖,那同样需要缴纳重税才能过关。
如此以来,由于关税的存在,对往来商
来说,从汉中运输茶叶售卖到陕西最为有利,从番地往陕西售卖马匹最为有利。
一进一出之间,义军反倒获得了实利。
“只是如此这般,务必缉查严密,万勿为宵小所趁!”洪承畴皱了皱眉
,不由提醒道。
理论虽然听起来很好,如果
作不好,什么都白扯。
“此事易耳!”张顺笑道,“不外乎
关即付纳税凭证罢了。”
“凡
关货物,一并标明名称、数量、重量,
关商户及经手官吏。”
“每遇关卡,待查验无误后,方可放行。若是凭证有误,或者虚假,一概
有司审理,追讨关税,处以罚金,此其一也。”
“其二,吾欲仿照盐法,设立纲法。凡往西宁、河州、庄
等处茶马司售卖茶叶者,皆登记造册,由数户、十数户专营,不许他
肆意参与。”
“凡有违逆律法者,随时罢黜,另行招徕商户冲抵,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妙,妙啊!”吕维祺闻言不由抚掌笑道。
他算是服气了,张顺这一手不仅解决了茶叶问题、税赋问题,顺带还拉拢了商
,活跃了经济。
第100章 经略之策
任何政治问题的根源都是经济问题,同样无法解决的经济问题,十有八九也是政治问题。
无巧不成书,西面的甘镇和东面的韩城出现的问题出奇一致,都是因为经济问题。
其实在正常汇报公文之后,甘肃巡抚张应辰另外给张顺附了一封私信。
私信的内容正如和张顺、洪承畴、吕维祺、钱守廉一
猜测那般,这几处土司造反,还真是与茶马互市有关。
原来大明开国之初,北方残
,百业凋敝,是以茶贵马贱。
“凡上马每匹给茶四十斤,中马三十斤,下马二十斤。”
等到洪武二十二年,一向“抠门”的朱元璋都不得不下令:“诏茶马司仍旧,准其定价。”
“上马一匹与茶一百二十斤,中马七十斤,驹马五十斤。”
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马价愈高,茶价愈贱。
究其根本原因,是牧民生存环境恶劣,无论是
还是牲畜都孳生缓慢,比不上内地的发展速度。
随着四川、湖广等地稳定下来,大量茶叶被生产了出来,而番地牧民消费市场并没有显著扩大,马匹的畜养也没有大量增多,所以导致茶贱马贵,朝廷“官法”得不偿失。
官收官运官售的“官法”败坏以后,刚巧名臣杨一清任三边总督,又尝试采取“招商中茶”法。
其法即为招商运茶,每一千斤茶,运至茶马司,给银五十两。
其中茶钱二十五两,加工和运费二十五两,商
有利可图,而朝廷亦有利可图。
要是外行
听起来这话,定然莫名其妙。
商
有利可图还能说朝廷定价合理,那么朝廷作为出银子一方,又如何有利可图呢?
原来这时候一匹上马价格大概在十两银子左右,若是以茶换马,大致在六十七斤左右。
若是以银计价,实际上六十七斤茶叶才合三两三钱五分,不过是银子购价的三分之一左右。
其根本原因就是大明对茶叶的垄断,造成了茶价的虚高,这也是后期茶叶走私贸易猖獗的根本原因之一。
而这种走私贸易,都是以大宗商品以物易物为主,若是没有
内外勾结,断然不成。
这些内外勾结之
,在西宁为东祁、东李两家土司,在庄
则为鲁氏土司。
他们一边背靠大明朝廷,一边挖大明朝廷的根基,从中攫取了大量的利益。同时,他们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