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还能征五六十石,其他平凉、宁夏能征一二十石,总计不超一百二十万石。”
“这……秋粮还不如夏粮啊!”张顺不由感慨一声道。
原来明代税收基本上以秋粮为主,夏粮为辅,两者比例大致在七三、六四之间。
只是当初义军寅吃卯粮,先行利用
力全额征收了一整年的子粒,导致秋粮数可能还赶不上夏粮数。
“不成,不成!”张顺不由摇了摇
道,“凤翔、巩昌、临洮、庆阳和延安诸府,不论多寡亦要纳税。”
“以上诸府抓大放小,留作补贴当地之用即可!”
啥叫“抓大放小”?
就是反正
手不足,无法如数征收。
不过那也不要紧,专捡大户征收便是。
征多少算多少,好歹充作当地粮饷或者赈济粮食之用,强似从别地儿
吃马嚼的运输。
“好!”吕维祺闻言点了点
,估计了一下道。
“如此,当可再
十余万石,至少能征够一百二十万石之数!”
听起来似乎这一百二十万石秋粮也不太多,但是若和大明征收
况一比,便知这已经是很好的征收结果了。
如果按照明朝自己征收标准,整个陕西一年本色不过一百七八十万石而已。
就不说那杂七杂八的折色,但就义军在延绥灾荒严重的
况下,前后征收出来二百四十万石,已经是崇祯想都不敢想的数额了。
然而,就这点粮饷够用吗?
远远不够!
杨嗣昌为了对付义军,曾计算过调用一十二万大军,所耗粮饷二百六十二万八千两白银。
虽然义军以粮为纲,粮饷利用效率远超官兵,但是按照每个士卒月饷一石计算,一年下来也要吃下二百四十石粮食。
“河南府
况怎么样?”张顺皱了皱眉
,心道:果然还是原计划稳妥。
如今西安府和榆林镇已经稳固,延安府灾
也得到了救助缓解。
若是明年再往其他诸府派遣官吏,可以再多征三五十石。
若是等义军统治稳固,再多招文吏,丈量田地,估计最一年能征到三百万石。
只是可惜时不我待,他不得不早做打算。
“河南府额粮四十八万一千石,汝州额粮十四万七千石,南阳府额粮十一万四千石。”吕维祺闻言不由计算道。
“总数不过七十四万两千石。其中旱灾、兵灾及
手不足无法征收,造成了不少损失。”
“幸李百户带来番薯、玉米等物,增产不少,再加上王府田亩,一年顶天也就征收百十万石而已。”
“其他购粮之数,吾实不知。以吾度之,南阳、禹州和洛阳各有百万石,以备非常!”
“舜王,这究竟是怎回事?”洪承畴半天见张顺说不到正题,不由焦急的又问了一遍。
“这事儿终究还要问他!”张顺闻言大手一指,指向孙传庭道。
“我?”孙传庭也不由吃了一惊。
他自从投靠了张顺以后,还未来得及献计献策,便被秦王拉着一路赶到了西安城,到现在他还没迷糊过来。
“你把山西的事儿,且与大伙说一说!”张顺提醒道。
“好说,好说!”孙传庭不由
咳一声,把自己的遭遇简单的向众
述说了一番。
“不是,这也没有什么相
啊?”这下子连洪承畴都迷糊了。
“孙传庭投靠义军固然可喜,可是和咱们大举用兵有什么关系?难道舜王准备攻下大同营救孙氏家眷族
不成?”
“什么
七八糟的?”张顺闻言差点被他们气乐了。
“孙先生既然在此,大明朝野上下反倒不敢随便动其家眷族
,本王这点威名还是有的!”
“说来说去,说了半天,感
你们还没转过弯来!”
“我义军非特与大明争天下,亦与辽东后金争天下也!”
“如今大明如同年迈黑熊,我据于前,后金虎视于后。”
“故而除非我等能够拒后金而独享大明,不然只能从长计议。”
“不意崇祯小儿愚昧鲁莽,自坏‘擎天柱’、‘万里长城’。我怕回
大明一击即溃,宣大蓟辽四镇官兵投敌,到时候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这……这不能吧?”众
闻言不由面面相觑。
特别是孙传庭更是一脸懵
,谁是大明“擎天柱”和“万里长城”?
第123章 庙算多寡
“秦王殿下,孙某愧不敢当,怎敢妄称作万里长城?”此时的孙传庭才因为“边才”出仕不久。
既没有前世擒杀“闯王”高迎祥的战绩,有没有数战“闯将”李自成、“活曹
”罗汝才的履历,如何敢以檀道济自诩?
甚至连幕僚长洪承畴、长吏吕维祺都面无表
的乜斜了他一眼,虽然嘴上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