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的心态,就玩了这么一手。”
“如今看来,这一手恐怕要开花结果咯!”
“舜王,您是说……”吕维祺闻言欲言又止。
“对,大明边军和后金都缺粮了!”张顺冷笑一声道。
“其实咱们粮食也快不够吃了!要不是先前咱们从福藩、崇藩、唐藩和秦藩诸藩王手里榨出来数百万白银,又从程贾那里换了许多粮
,咱们哪里养得起这二十多万大军?”
“舜王明鉴!”吕维祺闻言苦笑着摇了摇
。
先前孙传庭在场,吕维祺为了不泄露义军虚实,所以没有提及此事。
其实原本陕西一年的税赋,如数征了也就将近养十万兵马而已。
哪怕再加上河南、南阳和汝州二府一州,依旧养不起二十万大军。
如果实在想养活二十万大军,那也好办。
义军可以以麾下
马为后盾,派遣官吏逐个丈量耕地,依照土地多寡、贫瘠,一体纳粮即可。
只是如果声势浩大的行动,不但需要耗费三五年功夫,更是容易激起兵变。
到时候内外夹击之下,义军能不能渡过这个难关,还在两可之间。
裁军,更是不可能裁军!
如今义军之所以能够稳固在陕西的统治,靠的就是义军将士的能征善战和舜王用兵如神的威名。
若是自坏根据,那才叫死无葬身之地!
怎么办?
凉拌!
张顺前世有一句话,叫做“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更直白一点,叫做“内部矛盾,外部解决”。
啥意思?
就是内部出问题了,就对外发动战争转移矛盾,现在张顺就有点这个意思了。
“粮食还能撑多久?”张顺郑重地问道。
“如果不动用那三百万石储备粮,估计撑不到明年夏粮!”吕维祺下定论道。
“加上甘肃、宁夏和固原的屯田子粒还不够吗?”张顺吃惊道。
“不够!”吕维祺摇了摇
,苦笑道,“我的舜王殿下啊!”
“咱们义军又不是只有士兵吃粮,上下大小官吏、各地赈灾,再加上骑兵、
锐一
双饷,一年三百万石如何养得起三十万
兵?”
“好吧,是我贪心了!”张顺摇了摇
道,“这样吧,这几天我招我岳丈李金谷和程贾,不惜一切代价再购
几十万石粮
,一补不足!”
“不是,舜王殿下,你真想把大明和后金两国挤兑崩了啊?”吕维祺不由讶然道。
“何止挤兑崩了?我还想把他们一起打崩了!”张顺冷笑一声,状若疯狂道。
“你也听说过本王脚下这片土体的故事吧?秦王用商鞅耕战之策,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
“其法不外乎‘利出一孔,耕战立国’八个字罢了!”
“今我欲效法先贤,趁明、金二国之弊,以争天下!”
“从今而后,扩军备战,凡事须以兵事为先,其次钱粮耳。本王欲穷尽陕西之
力、物力,东征西讨,以平天下!”
第126章 邪道
一个正常政权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军事和内政的相互促进。
特别是从无到有的农民起义军,更是先以武力占领割据一方,随后立文法、招文吏、劝农桑、征赋税,
根固本,然后乃成。
张顺最初本也打算走这条路,
耕陕西、豫西,然后再与大明、后金争天下。
然后崇祯不争气啊,连张顺专门给他预留的“战略要地”,他都守不住。
山西乃是天下之脊,自古以来陕西与河北争天下者,实争山西而已。
陕西之地若失山西者,犹可以河为界。
而河北失山西者,太行天险不在。其地北至燕代,南至山东,东至大海皆一马平川矣!
故而无陕西则无北直,无北直则无顺天府。
顺天府一下,河南、河北、山东、南直一马平川,大半不得保矣。
而在这四省合围区域内,正是我国仅次于东北平原以外,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又称为黄淮海平原,由于雨热条件非常好,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主要农耕区,更是
最为稠密的区域之一。
历史上,只要整合好以华北平原为核心的北方地区,基本上统一天下的大业差不多完成了七成。
结果,崇祯迫于山西士绅的压力,拿下了锐意改革的孙传庭。
那么无论换谁上来,以如今孱弱的山西镇,都无法使其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如果下次后金
关,山西镇一触即溃,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既然大明无法保住山西之地,那么张顺断然没有让其落
后金手中的道理。
“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