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不由训斥道。
“活还能让尿憋死。如果真个没得吃了,难道我们还不能打下霍州来,抢官仓吗?”
“这……”众闻言面面相觑,您是总兵您说了算,要是真个让我们饿了肚子,就休怪我们哗变了。
众遂即弃了辎重等粗笨家什,跟着魏知友一路向霍州城奔去。
且不说魏知友等如何奔袭,且说那平阳府城刚刚为义军所占,却也恢复了秩序。
平阳百姓第二天一早起了床,如同寻常一般前去买菜逛街,结果刚巧看到菜市贴着一纸公告,正围着一群
看公告。
众不由好奇得紧,不由纷纷围了上前,只听见有
念道:“兹有原绛州知州雷翀,为
忠厚,治理一方有功,又常捐献俸禄以赈济灾民,堪称‘父母官’是也。”
“今舜王欲敕令其为平阳知府,希望其再接再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然而有担心耳聋目瞽,为所蔽。故而公示三
,以听民声。若有对此有异议者,请于三
内告知府衙,特此公示。”
“哎呦,雷知州升官啦!我就说他是个好官,你看连舜王都这么认为!”那诵读告示之声刚落,果然就有议论道。
“哎,知知面不知心,你这话还是等等再说。你没看到就连舜王也要听取咱们黎民的看法吗?”也有
闻言辩驳道。
“若我说,要是谁手里有他的小辫子,赶快告知府衙,也强似让一个贪官污吏就职……”
“你可别胡说,雷知州怎会是那种?”其他
听了这话,有点不高兴了,也开始反驳道。
且不说那些升斗小民如何议论纷纷,却早被平阳府一众读书听到耳朵里。
“什么?雷翀升任平阳知府!”好多闻言不由大惊。
雷翀什么?
无论是文章学识,还是德行才华(脉关系)都不甚出色。
如果没有意外,绛州知州就是他这辈子所能做到的最大官职了,他何德何能能升任平阳知府?
“不行,我要去告知府衙,断然不能让这样的幸侫小担当要职……”早有
咋呼起来。
“等等,等等,你以什么样的身份去?大明举子?还是大明平阳府通判?”
平阳府乃山西第一大府,哪怕在全国也是纳税额第二的大府,这个职位如何不让眼红?
一听到“舜王”已经准备任命原来的“小”雷翀担任知府,顿时不知道多少
坐不住了。
原本他们还安坐在家中,等待“顺贼”礼贤下士,顺便训斥几句“贼寇”,以邀虚名。
不曾想再这样做下去,那些肥缺要职,都有被那些没有骨气的“贰臣”瓜分殆尽。
是可忍,孰不可忍!
国家养士百年,仗义死节就在今!
是时候匡扶正义,涤腥秽,让舜王殿下知道到底谁才是真是的君子,谁才是真正的小
,谁才是真正的贤臣,谁才是真正的
佞的时候了!
第213章 舜典
就在平阳府城内群激奋之时,东城外正谊书院亦是高朋满座。
这正谊书院乃是平阳府府学,在座的都是平阳府内生员。
原任大明首辅、现任舜王太傅韩爌正正襟危坐在高台上,声音清朗的诵读道:“……正月上,受终于文祖……”
四书五经在明代科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五经中的《尚书》在明代乡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世异则事异,如今舜王当政,恐怕《尚书》的地位就要提升了。
那饱读诗书的韩爌不用教,也知道这一次受邀书院讲读该讲些什么。
韩爌讲的便是《尚书》中的《虞书·舜典》一篇。
讲的知道自己该讲些什么,听的
自然也心知肚明。
果然那韩爌刚读了两句,早有生员开问道:“先生,不知‘正月上
’这句何解?”
来了,韩爌暗道一句,不由笑道:“大儒马融有云:上,朔
也。”
“大儒郑康成亦曰:帝王易代,莫不改正。”
“尧正建丑,舜正建子。此时未改尧正,故云正月上。”
所谓“建丑”乃夏历十二月丑月;“建子”乃夏历十一月子月。
尧当政之时以十二月为岁首;舜当政以十一月为岁首。
而后世所谓的正月,肇始轩辕,确定于两汉。
根据《宋书·礼制》推度:轩辕、高辛、夏后氏、汉皆以十三月为正。
所谓“十三月”,即是“建寅”夏历一月寅月。
《白虎通义》云:正朔有三何?本天有三统,谓三微之月也。
所以十一月、十二月和一月这三个月因为能够选为正朔,故而被称之为“三微之月”。
在座诸都是饱读诗书之辈,如何不明白其中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