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跟脚。”
原来自明中后期以来,明蒙之间关系并非泾渭分明。
那时山西地矛盾逐渐尖锐,晋西北地区的汉
或被蒙古掳掠为
,或主动前往河套一带耕种,或逃难河套避祸,一时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在明嘉靖年间,就有白莲教徒丘富、赵全等率领万余教徒投靠土默特部。
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驱使这些白莲教徒耕种土地,房屋,极大的促进了蒙古社会的发展。
并利用白莲教徒熟知地形和明朝虚实的优势,多次进犯,一度兵临京师,形成“庚戌之变”。
当然,与此同时大明也没闲着。
一个在山西蔚州时代耕种的农家幼童为蒙古所掠,成为俺答汗牧马的隶。
结果这个成年以后,逃回明地,终成一代名将,连续大败俺答汗,以至于嘉靖都有“勇不过马芳”之言。
真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双方关系错综复杂由此可想而知。
张顺听的明白,对双方关系认知更进一层,同时也对已经收服“汉儿部”、“土默特部”和“袄尔都司”等蒙古诸部后金的威胁感受更为直观。
李述孔及其麾下骑兵不过两千之数,虽然也算是一兵,但是对坐拥数十万大军的张顺来说,也不过锦上添花罢了。
只是他方才听了李述孔这话,不由灵机一动,开问道:“不知李总兵此来,一路上山几重,水几重,城镇村庄多少个,路上有甚险要之处?”
“某自周洪山山寨而来,经娄烦巡检司,沿着汾河而下,直至太原城。”李述孔闻言张就道。
“一路上遇山一十二重,大小河流溪水三十七条。路上城镇有三个,村庄整整三十五。”
“险要之处有七处,最为关键是娄烦!”
张顺闻言不由大喜,连忙又问其细节之处。
那李述孔一阵比划,说到得意之处,竟然撅为笔,以地为纸,向张顺书画路上
景。
不多时,张顺已经对太原以西的地形地势了解个七七八八,他不由拊掌道:“卿真大才也,如何屈居一总兵耶?”
“奈何军中升降,自有规矩,本王亦坏不得。”
“阁下麾下多杰,何不先与我做个‘侦查营’,专门探查敌
动向?”
“等到后立些功劳,本王也好再行提拔。”
那李述孔闻言不由一愣,随即大喜,连忙再施一礼道:“愿为舜王效死!”
众闻言不由讶然,万万没想到张顺对此
如此看重。
张顺自用兵以来,对报最为看重,故而他但凡想培养、重用之
,必先从斥候起。
这李述孔刚降,张顺便委此重任,实在是出乎众意料之外。
且不说其他如何心思,眼见李述孔应了自己,张顺不由笑着嘱咐道:“既然如此,一会儿你且带
下去休整一番。”
“然后逐个登记了花名册,领了任命文书和饷银、粮,明
便可前往太原以北,为我探查敌
。”
“等你出了两岭关以后,只把探子遍布忻、代、岢岚、保德四州。”
“一为我探大明宣大动静,但凡有大军出动,你速速派汇报与我。”
“二为我探鞑子北面动静,但凡有鞑子出动迹象,你依旧派速速告知与我。”
“三为我探查义军西面动静,一旦义军大举东进,你亦速速告知与我。”
“如此三件,只要一无虚假,二无耽搁,便记你一大功。”
那李述孔闻言登时大喜,连忙拜谢了张顺。
你道为何?
原来他在这么多年和大明官兵玩“躲猫猫”的过程中,早在这几处布下了眼线。
如今他又熟知地形,麾下多骑兵斥候,探查这三番敌,自然是手到擒来。
等地李述孔千恩万谢辞别了张顺以后,那宋献策和孙传庭这才忧心道:“舜王如此信任此,实乃将身家
命系于一
之身,何其险也?”
不意张顺却笑着摇了摇道:“太原乃山西之首脑,山西乃天下之脊梁。”
“大明但凡有兵,必然来救,此乃理所当然耳,何须斥候?”
“义军计划已定,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本王不过借机试之以忠心,验之以本领,以为长久之计。”
“夫唯天下三分,义军、大明与后金也。其中大明崇祯早为冢中枯骨,天下英雄只剩吾与洪太耳!”
“故而吾用此,不为大明,实为后金也!”
第235章 援军
话说李述孔得了张顺“重用”以后,登记了名册,领了粮饷便绕过太原城一路往北赶去。
那李述孔离了太原,往东北一百二十里,便到了一处险要之处,唤作石岭关。
这石岭关地处太原、忻州界,左官帽、右小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