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办法。
总不能您空白牙,就说我们不成,我们就得全都听您的吧?
原来明代中后期以后,逐渐形成了兵备道指挥把总、守备和参将,督抚指挥副总兵、总兵的军事体制。
如果战争规模再大,就要设置五省总督、督师之类权限更高的职务。
但是这些职务只有督师、指挥之权,而无私自剥夺其他督抚、总兵、副总兵等将领的兵权。
如此一来,朝廷自然无督师、五省总督拥兵自重之虞,但同时也导致督师、五省总督受制于手底下督抚、总兵及副总兵等将领,无法自专。
就以左督师朱燮元为例,他虽然力主死守太原城,奈何宣大总督张凤翼、大同巡抚叶廷桂一等纷纷要求出战,他也顶不住这种压力,只好在不看好战局的
况下,勉强向义军发起了进攻。
结果可想而知,先是大营遭到义军炮兵轰击,然而出战的骑兵惨遭失败。
朱燮元见事不可为,这才在力主之下,以较小的代价又退回了太原城以及太原城以北的营地。
朱燮元也知道若是拿不出办法来,恐怕自己也坐不稳这督师之位。
他略作沉吟,便开道:“诸位都是宿将,老夫也无需多言。”
“众所周知,巧难为无米之炊。如今我军
马虽然已超‘顺贼’奈何火器不如
,士气又不如
,双方胜负仅在五五之间。”
“若是换作他,五五之数亦足矣。只是当面之贼,乃最为
诈、凶狠、诡计多端之徒,太原又为京师屏蔽,朱某实不敢冒此奇险。”
“故而本督以为,若想对付此贼,必须一要稳,二要狠。”
“所谓稳者,坚守不出之谓也。自‘顺贼’横空出世以来,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然皆以速胜,不敢久战,此亦其大弊。”
“蓋贼为无根浮萍,无有积蓄,若久战,必粮饷不接,心浮动。不若久图之,以拖待变!”
“这……”原兵部尚书张凤翼不由有疑问道,“如今我官兵亦粮饷不接,粮价飞涨,为之奈何?”
“此非特贼之弊,亦我军之弊也。如今又有‘顺贼’祸于内,虏寇祸于外,朝廷两难,久拖之下,吾恐朝中有变矣!”
开什么玩笑,久拖?
月饷四七钱不等到士卒,如何拖的过月饷一石的“顺贼”?
更不要说紫禁城哪位,又是急躁的子。时间一久,不等“顺贼”来攻,缇骑早至矣!
“每逢大事须有静气!”朱燮元闻言不由冷笑道,“既然连张尚书都如此认为,想必那‘顺贼’也定以为我军不能持久。”
“贼欲速,我必欲缓;贼欲缓,我须欲速,如此方能制而不制于
!”
“如今事关天下安危,战机不现,岂可妄动?”
“诸位且放心,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即便是圣上怪罪下来,自有某一力承担,万不能揽功委过与他!”
“好,有督师这句话,我们就放心了!”众闻言纷纷大喜,连忙应了。
朱燮元见好容易说动了众,不由趁热打铁继续道:“所谓狠者,出奇制胜者也。”
“夫用兵之法,奇正相生。如果是那一稳乃堂堂正正之法,这一狠则是出奇制胜之术。”
“其一,遣使前往‘顺贼’老巢挑拨离间,鼓动勾连,此乃釜底抽薪之术也。”
“正所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那‘顺贼’如今年轻气盛,气势如虹,定然自视甚高。”
“原有降将、贼寇‘喻于利’,勉强依附于他。如今消息断绝,必相疑也,正合间之,以收奇效。”
“其二,巧难为无米之炊,名将难为无兵之仗。今我既兵不如
,当一起上书朝廷,调集大军,一举而
之。”
“夫用兵之法,分则散,专者力全。”
“向使‘顺贼’用兵,往往以多欺少,以专散。我官兵
马虽多,这也怕,那也守,
心不齐,兵力不集,此兵家之大忌也。”
“以吾度之,我之兵能挡贼则不能挡虏;能挡虏则不能挡贼,必二选一也。”
“若北拒虏而东克贼,必然北东两处俱失,此灭亡之道也!”
“以吾之见,如今鞑虏正牵制于朝鲜国。朝廷何必借机调动蓟辽兵,先一鼓作气击
顺贼,然后再据守辽东,此全国之法也!”
“着!”张凤翼听到此处,也不由佩服朱燮元的机警果决,由衷赞道,“好个朱少师我却是服了!”
“少师此策甚是凶险,但是细细想来,却是盘活当前局面不二之法。”
“此非胆大包天之,断然想不出此计!”
“此非置生死度外之,断然不敢提出此计!”
“此非大智大勇之,断然不能使用此计!”
“若非如今军中忌酒,某今当浮一大白!”
张凤翼话音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