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世在一旁道:“别说了,别说了,说正经的……”
朱棣本是心里震惊,正听得津津有味呢,这张安世不说别说了还好,一说,他猛地醒悟……
而后,朱棣脸上的横颤了颤:“此
是不是……还出
成脏,成
骂娘,对身边的
……动辄打骂?”
“皇兄……真是神机妙算。”
朱棣勃然大怒道:“你这畜生,朕今大义灭亲!”
说着,便怒不可遏的就要冲上去。
众臣见状,纷纷上前,苦劝:“陛下,何必如此……”
朱棣气咻咻地想说点啥。
张安世此时道:“伊王殿下,这真是暹罗王的首级吗?不对吧,这暹罗王也算是英雄,怎会落到这样的地步?”
朱(木彝)早已习惯了皇兄对他动辄打骂,见朱棣要收拾他,他也没躲,反正打一顿也就好了。
这时,张安世突然问起果然有了效果,朱棣也死死地盯着他,一副待会儿定要好好收拾你,却又带着一脸震惊的模样。
朱(木彝)道:“这个容易,别看大家怕他惧他,而且此也真有几分本事,可在我眼里,不过土
瓦狗而已,我反手就可取他的脑袋。”
朱棣瞪着他道:“你少来吹嘘,此是否是暹罗王,还未可知,朕倒想听听你,如何取的他
?”
朱(木彝)道:“很简单啊,不过是教他众叛亲离而已。”
朱棣挑眉:“众叛亲离?”
朱(木彝)一脸自信地道:“对呀,分析整个暹罗国的况,了解暹罗王身边的近臣,还有国中士农工商们的实际
况,还有他们的军中,甚至是王太子的
,对他们分门别类,将他们区分开来,刺探一切对我们有利的
报,而后……针对不同的
,采用不同的手段。”
第357章 大肆封赏
朱棣更为诧异,他凝视着伊王朱(木彝)道:“给朕细细说来。”
于是朱(木彝)道:“每一个群,他们的利害关系是不同的。”
顿了顿,朱(木彝)接着道:“就好像对皇兄来说,保住大明江山,乃是天下一等一的事。可对士绅而言,他们的土地乃是他们的根本。至于朝中的大臣,他们才不管谁是皇帝呢,只要自己不失高官厚禄即可。商贾、农,也是如此。”
“所以臣弟先让大肆收购象牙和香料,这必然会引起商贾和士绅们为了牟利,而大肆生产和收购,想要借此售卖,获取
利。而对于暹罗王而言,这样的做法,不啻是釜底抽薪。若是暹罗
与大明的贸易过于紧密,势必会慢慢地被我大明所侵蚀,因而,他必定要下诏严查这件事。”
“而趁此机会,咱们采购的海商,就此撤出。而无数的暹罗商贾和士绅,必定血本无归。”
朱棣听着直皱眉,却也不得不承认,他并没有往这个方向去想。
他下意识地抬,看了众臣一眼。
杨荣胡广等一脸无语,他们感觉朱(木彝)在内涵他们。
可此时却也不得不佩服,这位伊王殿下确实有些非同凡响。
原以为就是一个混吃等死的货,没想到,有这样的真知灼见。
此时,朱(木彝)继续道:“当然,单靠这个来动摇暹罗基业,是不可能的。虽然血本无归,可商贾和士绅们却只会将血本无归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怪自己过于贪心,明知大明与暹罗为敌,竟还与之贸易。”
“那么下一步,就是要将责任,归咎于暹罗王身上。这也是为何,会有鸣寺的僧
,要往暹罗访问,借此亲善,同时做到将来冰释前嫌,恢复邦
的行动了。”
“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让原本血本无归的商贾和士绅们意识到,或许自己还有希望,一旦有了希望,就会特别关注
鸣寺之事,关于此事的动向,必然已在暹罗国内引发了巨大的热
。可是皇兄可知道,一旦
关注着一件事,而且暹罗
对
鸣寺的僧
到访之事,带着巨大的希望时,那暹罗王会怎么做呢?”
“暹罗王乃是雄主,他岂会不知道,这不过是大明的诡计罢了。这位暹罗王必定会生出警惕之心,因此,暹罗对
鸣寺的僧
越是抱有期待,暹罗王就绝不可能会同意
鸣寺的僧
境。”
朱棣点,他细细地想着若是自己是暹罗王,只怕也会如此。
朱(木彝)道:“可是当暹罗王又下诏封禁关禁,不得让鸣寺的僧
到访的时候,那么……对于暹罗
而言,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鸣寺来的不过是一些慈悲为怀,不忍生灵涂炭的僧
而已,连这些,都不为暹罗王所容。这般一来,再想到自己不能与大明贸易,所带来的巨大损失,势必……整个暹罗国内,怨声载道,
都会想,若是没有暹罗王,岂不天下就太平了,就不必受兵役之苦?若是没有暹罗王,香料和象牙就可以售出去,借此牟利,而不必似这般一样的损失惨重。”
“更会去想,若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