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姐夫是太子

关灯
护眼
第825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却又因和州的不同,需有自己独创的应对方法。”

“皇爷爷,方才孙儿说到了民生多艰……”朱瞻基沉吟着,继续道:“可这一个民字,到底为何物呢?孙儿读书时,教孙儿读书的师傅们也每将民挂在嘴边。孙臣读诗书,亦艰诸多悯民之语。可孙儿在太平府为吏时才发现,这一个民字,来总揽天下的百姓,实为懒惰。”

朱瞻基道:“天下之民,何其多。有从商,有务工,有务农,有读书,有为丐,有为僧道,所司之职各有不同,所谋的生计,也各有不同。要治理他们,或执以偏见,只将读书或为士绅视为民。又或将他们一以概之,分不清这些百姓之间的不同,他们的愿望的区别,以上这些,如何能治理好一方呢?”

“和州就是如此,之所以有百姓迁,是因为和州能够使他们安居乐业,而要令他们安居乐业,除了严苛的制定律令,又要对不同的百姓,予以不同的举措,使他们能够安分守己。除此之外,想要商贸的繁荣,又需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农户该使用什么举措,对迁居而来的读书该用什么方法,对商贾实行什么办法,又要做到尽量一碗水端平,令他们各司其职,安于本分,其中的苦心,所需花费的心思,怎可用一句迁徙之民的功劳来概括?若如此,那么这迁徙之民,为何不去其他的州府?偏来此和州?”

朱瞻基侃侃而谈,朱棣听着不断的点,脸上的笑容更盛,不断道:“有理,有理,哎……朕平里反而想不出这样的道理来,杨卿,你还有什么话说?”

被点到名的杨荣,这时感慨道:“皇孙之言,臣受教,如此惊之语,细细思来,却实为至理。倒是臣下久居中枢,竟无法想透,实在惭愧。大明能有如此贤皇孙,必要光耀万世,开万世太平。”

这一番话,更是令朱棣心花怒放,非但不觉得杨荣方才的话的话刺耳,反而觉得杨荣谨慎,绝不一味的吹捧皇孙,而是认真地了解之后,方才根据他的智慧,来评判一件事。

如此,非但这最后开万世太平的话很有分量,使信服,而且令朱棣觉得杨荣此稳重,是真正老成谋国,非那寻常溜须拍马之辈可比。

这样的,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

而对于朱瞻基,也不禁满面红光。就是如此,一个时常在你面前溜须拍马之,成说你的好话,他再如何夸奖你,用上了吃的劲,你也不会稀罕他的话。

可似杨荣这般较真且稳重之,此时偶然的一句夸赞,却已令朱瞻基感觉到飘飘欲仙。

胡广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虽然知道杨荣这家伙的能耐,却还是忍不住瞠目结舌,方才还有给杨荣捏了一把汗呢,可现在……有也开始回过味来了。

胡广最是知杨荣的为,也知这家伙老谋算,只今的表现,就足够他杨荣三世之内,被大明君王们视他为腹心了,胡广心里酸溜溜的,忍不住嘀咕着。

朱棣却含笑看了一眼胡广,见胡广失魂落魄的样子,当下脸色微冷。

有了河南和关中的事后,朱棣对胡广颇有几分轻视,当即道:“胡卿以为呢?”

胡广一时愣住,毕竟方才心思都在杨荣的应对上,此时竟有些措手不及,踟蹰良久,才期期艾艾地道:“杨公与臣,平多感慨民生多艰。杨公多谋,臣一向钦佩之至,今见皇孙治和州如此有方,杨公所言,臣感同身受……”

朱棣不耐地道:“你休要啰嗦这么多,直截了当些。”

胡广只好道:“臣也一样。”

朱棣颔首,喜道:“和州上下,功劳不小,也非皇孙一的功劳,可无论如何,皇孙政绩卓著,令朕欣慰,此孙不愧为太祖高皇帝之后,朕得孙如此,死也瞑目。”

于是这廨舍里,便有了愉悦的气氛,大家都轻快起来。

朱棣此时却是将目光落在了另一个身上,道:“这也离不开张卿的教导,朕将孙儿给张卿,算是找对了。张卿……”

张安世忙道:“臣在。”

朱棣眉眼带笑地道:“以后还要多多提点。”

lt;dv style=quot;text-lgn:center;quot;gt;

lt;scrptgt;red_x();lt;/scrptgt;【回家的路:WwW.ltxsFB.com 收藏不迷路!】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