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官路风流》色改版

关灯
护眼
【《官路风流》色改版】(14 嫂子来陪睡)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冯秀菊扭腰摆地离开了,过了好久,侯卫东的心依旧无法平复。

第二天,侯卫东早早起床,来到水塘边。秦大江走过来,道:「青林山上的

很多,硬度很高。以前我接待过地质队,他们说这些石能烧石灰,也可以

制造水泥,还可以用来做铺路的碎石。就因为没通公路,满山石没有用场。」

侯卫东脱而出:「既然这样,我们脆组织起来,把公路修通。」

秦大江摇:「修公路涉及三个村,复杂得很。没有政府来组织,根本

成。」

侯卫东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知修公路的艰难,急切地道:「事在为,当年

修红旗渠比修公路更难。我们七千的上青林,难道修不成一条路?」

三年调回沙州的承诺,如一座大山重重地压在侯卫东的心。修路之事如一

道闪电,将他的内心照亮,让他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我作为工作组副组长,如果牵修好一条路,就多了一项政绩,对以后发

展肯定有好处。如果修路之事上了报纸,我就出名了,县领导看到后说不定就会

把我调进城,或提拔重用。高志远是上青林,现在是沙州市大主任、正厅级

部,如果知道了我在他的家乡修路的事,肯定会对我另眼相看。」

侯卫东兴冲冲地来到高长江家,克制住内心的激动,道:「高乡长,我有一

个想法。」

侯卫东说完,高长江的脸色很平静:「以前上青林还没有撤乡的时候,曾经

请县通局的刘维工程师来勘测了地形,准备从独石村三社修一条上山路,全长

约十六公里。这是贯穿三个村的最近路线,地势比较平缓,岩石也不多。」

侯卫东没想到上青林乡已经有过行动,心更加激动。

「刘维搞了地勘,画了设计图,结果上、下青林突然合并了,这事就拖了下

来。」高长江语重心长地道:「侯大学,修路之事,还得等你当了镇长再说,现

在根本不可能。」

巧莲也觉得这个年轻的想法太天真,道:「当时上青林乡政府花了不少钱,

几次想动工,都是刚刚开就停了,弄得社员很有怨言。现在乡政府垮了,更没

机会修路了。」

侯卫东不肯轻易放弃:「只要高乡长支持,上青林七千齐心协力,一定能

将公路修好。」

高长江道:「我一个退居二线的老有什么能耐?即使要修公路,也是你张

罗,我最多帮你敲一敲边鼓。」

侯卫东对眼前的处境很是不甘,与其在上青林不死不活地憋着,不知放手一

搏。他没有推辞:「有高乡长在背后掌舵,我就当过河卒子,拼命往前冲,不将

公路修好,我决不后退。」

修路曾是高志远、高长江那代的梦想,他们曾经努力过,知道其中的艰难。

高乡长思虑再三,还是不想惹这种麻烦:「这事难度太大,让我想想。」

接连三天,任凭侯卫东磨嘴皮子,高乡长就是不表态。

第四天早上,高长江刚开门,就见到站在门的侯卫东。

高长江无奈地道:「侯老弟,我算服了你啦。如果三个村能统一意见,咱们

去找赵书记和秦镇长。我们是镇里部,这种大事还得向镇里汇报,否则就是无

组织无纪律。」

高长江一直称呼侯卫东为「侯大学」,今天第一次称他「侯老弟」。

高乡长召集独石村、尖山村和望村的几个开会,当他讲完会议的主题,

会场异常安静,只听到电扇叶片呼呼地转动。

尖山村村委会主任曾宪刚是石匠出身,上青林山有优质石材,只是不通公路,

让他守着石山发不了财。听说要修路,他大声道:「拖了好几年,开了无数的会,

这条路早该修了。」

他看到会议室只有高长江和新来的大学生,不客气地道:「这么大的事

镇里也不来一个领导,完全是话。」

高长江也不生气,摇着蒲扇,笑道:「修路不是镇里的安排,是侯老弟提出

来的。今天把你们召集起来,就是征求大家意见。若是真想修路,我和侯老弟再

给赵书记和秦镇长汇报。」

侯卫东原本以为高长江说出修路的建议,村部们一定会群起响应,没料到

会是这样一种冷淡的场面。他激动地站了起来,道:「青林山是一座宝山,就是

因为不通公路,大伙儿还在过穷子,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