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礼仪规范的特殊命名方式。”
楚亦心笑了笑,没有否认,也没有解释。她继续哼起了那首没有歌词的歌,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打着节拍。那首《苏晚,我
你妈》,程诺用最直白、最粗鲁的方式为她刻下的告别式,最终化为了她
中一段无法言说歌名、却融
骨血的力量旋律。
它不再代表愤怒和怨恨,而是成了一种印记——记录着她曾如何被撕裂,又如何被另一种原始、真实的力量笨拙地缝合;记录着她曾如何跌
泥泞,又如何从中爬起,身上沾满了污秽,却也获得了扎根于地的力量。
苏晚留给她的,是教会她什么是
,什么是痛,什么是美的毁灭。而程诺留给她的,是教会她如何撕掉标签,如何接纳真实的自己,哪怕那个自己不堪、野
、充满欲望。是教会她,即使未来要“找个班上去”,过“正常
的
子”,她的内心
处,也可以永远为那份真实的、粗粝的、不合时宜的“摇滚”
神,保留一个不为
知的角落。
大二结束的夏天,楚亦心终于又回到了楚亦心的样子。但只有她知道,她是经历过神坛的跌落和地下室的沉沦,最终带着两者的馈赠与伤痕,重新回来。她依然会写诗,但诗里或许会多一丝暗涌的力量;她依然会弹琴,但旋律里或许会多一段无法言说的粗犷调子。
她不再是谁的缪斯,也不再是谁的
孩。她只是楚亦心。一个终于在自己身上找到了一片坚实土地的、活生生的、美丽而复杂的普通
。
夏末秋初,大三学年悄然开始。重返413 宿舍,一切熟悉的摆设依旧,但空气中流淌的气息却悄然发生了变化。最大的不同,来自于楚亦心。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被刻意照顾
绪、安静得像一幅画的背景板。她会主动分享家里带来的特产,会在夏玥和林星萌讨论综艺剧
时偶尔
一句嘴,甚至会在顾知遥发表过于“顾氏”的言论时,轻轻笑着调侃一句:“知遥,说
话。” 这种变化细微却不容忽视。她依然保有那份独特的文艺和静谧气质,但如今这份气质里掺
了一种更为扎实的、属于“
”的亲和力与温度。她依然会独自看书、弹琴,但也会自然地加
宿舍的集体活动,比如一起逛超市,或者围坐着看一部
米花电影。
夏玥是第一个咋呼出来的:“哎哟我去!亦心你可以啊!一个暑假过去,感觉你打通任督二脉了?以前跟你开玩笑都怕把你碰碎了!”
林星萌也小声附和:“嗯嗯,亦心姐好像…更开心了。”
顾知遥推了推眼镜,冷静分析:“根据行为学观察,楚亦心同学的社
参与度和
绪主动
显著提升,可能源于暑期经历了有效的心理重建或获得了新的社会支持系统。”
楚亦心只是笑笑,没有过多解释。那个夏天,那个地下室,那个叫程诺的
孩,以及那首无法说出歌名的旋律,都成了她独自珍藏、并转化为内在力量的秘密养分。
宿舍里的恋
图景也进
了新的阶段。
夏玥和张扬的感
依旧热烈,但争吵的频率似乎变高了。大三面临更多的现实选择,未来的规划、实习的机会,都成了两
争执的导火索。张扬希望夏玥毕业后能跟他回老家发展,而夏玥则想留在机会更多的大城市打拼。
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夏玥红着眼睛回到宿舍,把门摔得震天响。
“妈的!直男癌!凭什么就要我跟他回去?老娘街舞跳得好好的,回去那种小地方能有什么发展?”
楚亦心给她倒了杯温水,安静地陪在旁边。林星萌则抱着玩偶,一脸担忧。 顾知遥放下书,冷静发言:“从经济学和职业发展角度分析,留在超大城市的边际收益通常高于退回三四线城市。但
感决策往往非理
。你需要权衡…” “权衡个
!”夏玥烦躁地打断,“反正这次我绝不妥协!大不了分手!” 话虽这么说,但谁都能看出她眼里的难过和不舍。热烈奔放的
,第一次遇到了现实坚硬的墙壁。
与夏玥的波折相比,林星萌和陈煦的感
则稳定得如同温室的恒温系统。陈煦即将毕业,已经拿到了一份本地不错的工作r.他对未来的规划清晰而稳定,
并且每一步都将林星萌细腻地考虑了进去。
他会在周末带林星萌去看将来可能
住的小区环境,会耐心地教她如何识别租房合同陷阱,甚至会偷偷咨询学姐们
孩子喜欢的求婚方式和钻戒款式。林星萌完全沉浸在这种被妥善安排、温柔呵护的幸福里,对未来的憧憬简单而美好:毕业,工作,和煦学长结婚,建立一个像她收集的玩偶一样温暖甜蜜的小家。
她偶尔会和楚亦心分享这些细碎的幸福,眼睛亮晶晶的。楚亦心会安静地听着,真心为她高兴,同时也隐约意识到,这种平稳的、一眼能看到
的幸福,似乎并不适合经历过地下室疯狂与决绝的自己。
顾知遥和沈哲的关系则保持着他们特有的、理
与感
织的节奏。两
都忙于各自的学术追求,见面时间不如其他
侣频繁,但每次见面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