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徐志摩诗集

关灯
护眼
第一章
书签 书首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

云游(序一)

谢冕

在记忆中永存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更多小说 Ltxsfb.com

——《再别康桥》

他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他虽然不曾带走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象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们谈论。要知道,不是每一个写诗的都能获得这般宠遇的。也许一个诗生前就寂寥,也许一个诗死后就被忘却。历史有时显得十分冷酷。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谈论的们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不论是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愈复杂愈有魅力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今天仍然觉得他以三十五岁的年华而”云游”不返是个悲剧。但是,诗的才也许因这种悲剧的流星般的闪现而益显其光耀:普希金死于维护尊严的决斗,雪莱死于大海的拥抱,拜伦以英国公民的身份而成为希腊的民族英雄,在一场大雷雨中结束了生命……当然,徐志摩的名字不及他们辉煌。他的一生尽管有过激烈的冲动,的焦躁与渴望,内心也不乏风的来袭,但他也只是这么并不轰轰烈烈地甚至是悄悄地来了、又悄悄地去了。但这一来一去之间,却给我们留下了恒久的思念。

也许历史正是这样启示着们,愈是复杂的诗,就愈是有魅力。因为他把生的全部复杂作了诗意的提炼,我们从中不仅窥见自己,而且也窥见社会。而这一切,要不凭借诗的笔墨,常常是难以曲尽其幽的。

这是一位生前乃至死后都有争议的诗。象他这样一位出身于巨商名门的富家子弟,社极广泛,又在剑桥那样相当贵族化的学校受到刻熏陶的,(正如他在《吸烟与文化》中说的:”就我个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他的思想的驳杂以及个的凸现,自然会很容易地被判定为不同于众的布尔乔亚的诗,特别是在二、三十年代之那种革命绪高涨的年代。

茅盾以阶级意识对徐志摩所作的判断,即使在现在读来,也还是给刻印象的:”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诗。””圆熟的外形,配着淡到几乎没有的内容,而且这淡极了的内容,也不外乎感伤的绪,——轻烟似的微哀,神秘的、象征的依恋感喟追求:这些都是发展到最后一阶段的、现代布尔乔亚诗的特色。”1茅盾从徐志摩《婴儿》一诗手,分析徐志摩所痛苦地期待着的”未来的婴儿”乃是”英美式的资产阶级的德谟克拉西。”但是茅盾依然注意到了徐志摩自己颇为得意的一位朋友对他的两个字的评语:这便是”浮”和”杂”(”志摩感之浮,使他不能为诗,思想之杂,使他不能为文。”2)这两个字概括了这位诗格和思想的特点。徐志摩思想的”杂”是与他为处世的”浮”联系在一起的。”他没有闻(一多)氏那样密,但也没有他那样冷静。他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3朱自清这一评语是知之言。他接受得快,但却始终在波动之中。

1茅盾:《徐志摩论》。

2见陈从周《徐志摩年谱》第54页。徐志摩在引用这两句话后写道:”这是一个朋友给我的评语。煞风景,当然,我的幽默不容我不承认他这来真的辣骨髓的看透了我。”

3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

茅盾对徐志摩的批判是尖锐的。们今天可能会不赞成他的判断,但这种判断是建立于具体材料之上的,没有后来为我们所熟悉的那种极端化。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们习惯于以《秋虫》、《西窗》两诗的个别诗句和基本倾向给徐志摩”定”。但是,思想驳杂的徐志摩的确也有过相当闪光的思想火花。他曾经热赞美过苏联革命:”那红色是一个伟大的象征,代表类史里最伟大的一个时期;不仅标示俄国民族流血的成绩,却也为类立下了一个勇敢尝试的榜样。”他在这篇题为《落叶》的讲演的最后用英语所呼喊的”everlastingyea!”(”永远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应当说是真诚的。

徐志摩为世所诟病的《秋虫》、《西窗》二诗均发表于一九二八年。也就是这一年,徐志摩在五三惨案当记中对时事发表了相当激烈的意见:”上面的政府也真是糟,总司令不能发令的,外部长是欺骗专家,中央政府是昏庸老朽收容所,没有一件我们受侮辱的事不可以追源到我们自己的昏庸。”(《志摩记》)同年七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致恩厚之信中,谈到国内形势:”虽然国民党是胜利了,但中国经历的灾难极为重。”1又,在纽约致安德鲁信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书首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