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千山青黛

关灯
护眼
千山青黛 第163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公主和驸马,这是公开作对的姿态表示。在一阵短暂的沉寂过后,大殿里发出了一阵激烈的争吵。一方赞同张哲,站出来的,都是些一把胡子、发花白的有着几分资历的大臣。另一方则据理力争,称公主辅政,是出于皇帝之意,且一直以来,公主治国有方处事公正,有目共睹,斥张哲妖言惑众,别有居心。这些拥戴公主的,多为少壮官员。

还有一些,闭不言,只退在一旁默默观望,并不敢参与。

“我敢如此论断,自有证据!”于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唾沫横飞之际,张哲又大声喊道。

“陛下早已目盲,不可视物!”

殿内霎时又转为无声,目中露出惊诧之色。

一个太医一路弯腰走了进来,擦着额面上的冷汗,向着四周低声证道:“张侍中此言不虚。早在惠怀皇太子遇难之时,陛下便罹患眼疾,至今不愈,一应常之事,皆需照应。这几,因昭德皇后一事,陛下更是一直昏迷不醒……”

“试问,陛下目不能视物,还如何掌控中枢?公主刻意隐瞒此事,不许我等亲近陛下,难道还不能明证,陛下实已早被公主和裴二欺瞒控制。我等是圣朝之臣,陛下之臣,而非公主之臣,更不是他裴萧元之臣!陛下可曾对天下下诏,封公主以摄政之号?不曾!陛下可曾对天下下诏,称裴固和虎军当年无罪?不曾!既如此,满朝衮衮诸公,为何要受制于此二,将他二赝言奉为圭臬,唯唯诺诺,而不解救陛下于危难之间?”

在大臣的一片哗然声里,张哲面红耳赤,慷慨陈词。

殿中再次归于沉寂。片刻后,一问道:“倘若此事果然是真,我等大臣,该当如何行事?”

张哲转为肃然,朝向一道身着紫袍金腰带的影,恭声道:“王宰相在此。论德高望重,满朝恐再无能与老宰相比肩者。此事,不妨听他之言。”

望去。方才始终闭目静立如若老僧定的王彰缓缓睁开了眼,说道:“既为臣,当尽臣道。蒙僚臣信赖,我便说上两句。自圣受制以来,我夜焦心,到了今,已是事关圣朝根基安危,故不得不发声。一朝一国,以何为大?”

“回老宰相,自是以国体为大。”张哲应道。

王彰点:“自惠怀皇太子去后,圣朝国体缺失,根基不宁,这才给了一些心怀叵测之以可趁之机。为今之计,当立刻推举出一位太子,我等再去紫云宫解救陛下,还我圣朝以一片清朗明空,则所有魑魅魉魍自然消散,再无兴风作之可能。”

他话音落下,满殿无声。再片刻,又一试探问:“以王宰之见,太子当立何?”

“自古,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官长。同理,立太子,乃是出于天下,非立天下而立太子也。我心里有一,他自小聪慧过,通晓世务,更曾受过诸多大儒教导,极受明帝宠。若以他为太子,何愁圣朝今不稳将来不绍?”

“请王宰明示。”周围纷纷道。

“此便是当今太皇太后之嫡曾孙,明帝之嫡孙。当年他出长安时,年方不过十六,如今正当英壮,我以为,他为太子,再适合不过。”

“李延?”一个名叫赵进的谏议大夫一时失控,惊呼出声。

“陛下怎可能容许他回来继承大统?荒唐!”

他也是方才支持公主和张哲争吵的,随他一声惊讶质问,大殿里又起了一阵议论声,许多跟着点,面露不以为然之色。

王彰再次微微阖目,仿佛眼前发生的一切,都不曾他耳眼。立他近旁的张哲转,望向殿门的方向。

伴着一阵沉重的步履和极具威慑之力的盔甲刀剑相撞的杂声,殿门外突然现出两列全副武装的禁军士兵,杀气腾腾。方才停在百官之后的卢景臣手按刀柄,盯着赵进一步步地走了上来:“赵大夫,你方才讲甚?我不曾听清,你再讲一遍!”

赵进心惊。迟疑不定之时,被身后另个平和他好的一把拽了回去,那满脸带笑地作揖:“他方才胡言语而已,我等自然以王宰相马首是瞻。”

赵进低不再言语,卢景臣这才止步,眯眼扫过大殿里那一片方才和他一道发声争论的,冷冷道:“韩克让已伏诛,宫阃内外,皆在我手。有谁还不赞同王宰相的,站出来细说!”

倘若说,方才还有没明白过来,到底是怎一回事的话,此刻,见图穷匕见,无不领悟。

“倘赞成,便往奏章上留名,随王宰一道去往紫云宫向陛下请愿,迎皇太孙回归!”

托着一面金平脱盘上殿,盘中盛着一本奏章,另外笔墨、印泥俱全,逐一来到群臣面前。

大臣纵然心中不愿,禁军上殿,刀剑之下,谁又敢抗拒。或抖手,或惶恐,或无奈,逐一执笔,在那摊开的奏章留了自己的名,又捺上手印。不料,那盘子送到一面前时,只听“咣当”一声,竟被猛地掀翻,落在了地上,墨汁洒染奏章,遍是狼藉。

吃惊望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