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往邓州而去。襄城漕渠,是他的下一站。
第077章 “粮道”
秋雨连绵之时,襄城漕渠繁忙无比。
因为充沛的降雨量,修建在宛叶走廊内的各个水库储备十分充足,故即便多次开闸、关闸,依然有足够的水量顺着引水渠流
斗门之内,抬升船只。
船闸之后的山顶运河之上,驭手拿着马鞭,牵着身强力壮的铁力马,拖曳船只,行驶在平静的运河河面上。
其实,不要小看内河船只的载货量。因为无需考虑风
,它们的船型可以修建得很极端,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大肚子”。
货舱很
,吃水极
,行驶在河面上时,仿佛稍有风
就能将其打沉。但绝大部分内河不存在什么风
,故这种严重特化过的船只可以装载超出
们想象的极多货物,往来各处。
当然,如果是在海上,这种船航行不了多远就沉没了,压根没有一点对抗风
的能力。
襄城漕渠内外已经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城镇。
城镇是自发形成的,从一两家卖饭的乡野小店开始,逐渐扩大到各行各业,生意兴隆。
这个过程也是必然的。
为了节约水资源,漕渠的闸门并不是经常开放,非得凑够一定数量的船只才可,因此排队现象非常严重。
普通船工需要吃喝,随船押运货物的商
需要高级一点的服务,于是需求就出来了,市场应运而生。
九月二十七
,王二郎在山上砍了一天的柴。
两个儿子帮他把柴背下了山,他则坐在山坡之上,检查着竹筐里的蘑菇。
夕阳之下,运河披上了红霞,美不胜收。
运河远处的一等国道之上,曾经往来如梭的四
马车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眼望不到
的军队。
先是骑兵,再是步兵,接着又是骑兵、步兵……如果换个会数数的
,当知这么一会,驿道上已经过去了近万步骑。
“好雄壮的军威!”王二郎放下竹筐,下意识站了起来。
他的长子就在金刀军服役,而金刀军的驻地就在邓州。去年的时候,该军就抽调了四千
,随驾出巡,至今未归。
王二郎心中希望随驾的部队不要去洛阳,至少金刀军那四千
可以回驻防地嘛。
“没有辎重马车啊。”卢大郎走了过来,轻拍王二郎的肩膀,说道。
王二郎转过
看了他一眼。
卢大郎左手提着弓梢,右手拎着两只野兔。野兔已死去多时,浑身都僵硬了,长长的耳朵被拽在猎
手里,看着十分滑稽。
“又有猎获。”王二郎羡慕道。
卢大郎是他同村的,延州
,曾是金刀军武夫,今年已经五十了。从禁军退下来后,曾经试图送他儿子
禁军,没成功。那个半大小子羞愧无比,一气之下跑了,听说去了拔汗那,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卢大郎是村里第一个盖砖房的
,三间堂屋,窗明几净,让
十分羡慕。闲来无事之时,他喜欢进山打猎,今
便是了,得了两只野兔。以王二郎对他的了解,一会他定会去山下食肆沽点老酒,再把野兔整治一番,回家自斟自饮,
子不要太快活。
唉,说到底,过得快活的都是武夫,
子不是普通
能比的,虽然他家也出了武夫,但儿子毕竟已经出去分家另过了,比不得。
“原来辎重都用船运走了,唉,有点
费。”卢大郎够着
又看了会,叹道:“水这么宝贵,不趁机多运点货,可惜了。”
“这会秋雨连绵,怕是不怎么缺水。”王二郎说道。
他知道,卢大郎与几个同袍从军中退下后,在县里收药材,卖去洛阳。从他的立场出发,应该是希望襄城漕渠一天到晚运货的,而不是运输军中辎重。
“说得也是。”卢大郎说道:“不过还是
费。”
“兴许圣
要看一看漕渠怎样呢?”王二郎说道。
卢大郎张了张嘴,终于没说什么。确实存在这个可能,而且还不小。
他在军中之时,听闻圣
非常
明,不会全然相信下面
的话,凡事一定会躬行,亲自验证后才放心。如此说来,将一部分辎重用船运走,测试一下漕渠,似乎也说得通。
正想着,驿道上又出现了大群马车,车上满载辎重。
“果然,正如你所说。”卢大郎笑道:“圣
把一部分辎重装到船上,看看漕渠顶不顶事。”
王二踮起脚尖,仔细看着。
霞光之下,马车络绎不绝,直往北去。除辎重外,车上似乎还装了许多铜钱、绢帛,让
十分眼馋——这应该都是武夫们随驾得到的赏赐了。
“赶紧过完兵吧。”卢大郎收回目光,嘟囔道:“老子还急着运货呢。”
王二心中嫉妒,忍不住说道:“这漕渠,历时十余年,若非圣
坚持,怕是早废弃了吧?”
襄城漕渠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