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院试中落榜的记录。当然,本来能中案首的考生也不是什么废物,很难发挥失常到院试落榜的程度。
其余各县案首都是先确认榜首是不是自己,发现不是便往后扫几眼,随机果然发现了自己,除了感慨自己与小三元失之臂之外,就是忙着确认谁是案首。
可是他们都从彼此的眼中看到了询问和疑惑。
此时,一道清朗的声突然道:“诸位,在下不才,得知府大
赏识,忝居一府案首,在此先谢过诸位承让了。”
看榜考生瞬间一静,而后考生这边率先反应过来,她们激动地看着许清元,许清元坦然接受众
瞩目,丝毫不慌。
考生中有那见机快的,立马接道:“恭贺许生一马当先,力压群雄,夺得案首!”
说到“力压群雄”四个字的时候,那考生更是提高了一度声音,在场几乎所有男考生尤其是其他县案首脸色都不太好看。
许清元施施然走恭喜她的考生中间,言笑晏晏地接受
孩子们的祝贺。
她做的这么张扬是经过思熟虑。
如今的科举制度之下,子总体上还是被限制、压迫,想要冲
这些阻碍,必须出类拔萃、鹤立
群。她今年虚岁才十五,就一举夺取县试、府试两个案首,预定生员名额,现在不出
,等到院试考完,万一她没拿到第一名,到时候大家都去捧案首去了,谁在乎你一个县、府的案首,所以现在就是她出名的最好时机。
而那名生略显挑衅的话,正好激起其他
的不服气。
嘛,一团和气是好,但出不了圈啊,这么一闹,虽然可能会给许清元招致非议,但名声传开了,细追究起来话又不是她本
说的,你也不能说这
狂妄自大。
许清元赢两次,心内乐开花。
作者有话说:
[注]出自《唐律疏议》,原句有改动。下文的《令》在原文中指的是《狱官令》,本文中的《狱令》为杜撰。
第20章
晋晴波本次发挥的异常出色,位列甲等第八名,而艾春菲正好排在第五十名,险险过关。
赤的现实和差距让艾春菲一夜之间变了个
子,她整
闷在屋里看书,连吃饭时间都很少见她出来。
许清元借着这东风,好好混了几次社
场合,
考生这边不必多说,对她能够夺取案首简直与有荣焉,没少给她往外宣传,而且还是正向的。
男考生那边就耐寻味了,大多数
仍旧守着他们那一套世俗礼法,绝不跟她有任何牵扯。但同时还有一小撮
开始蠢蠢欲动,想要
结她,但又碍于面子不好那么直接,于是近几
暗着给她送钱送物的着实不少,闹得许清元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
不得不让感慨,还是名利动
心,她现在只是个府案首,就已经能些微撼动旧有思想的桎梏。看来什么群体认同感、礼法规制,全都不如实打实的好处、利益更要紧。
就像许长海一开始那么抵触子科举出仕,但面对宁知府,即便他私底下再怎么不屑、轻视,面子上还不是得毕恭毕敬,哪敢表露丝毫不满。
这次府试的放榜对三来说都算喜事,同时也有不少其他
学生通过,客栈老板知道后还免费送了一桌丰盛的晚餐,许清元叫下所有的
考生,大家好好吃了一顿。
她们之中,有的年仅十三四岁,有的都已三十许,有的一举考中,有的蹉跎多年,但不管如何,为了给许清元这位新案首面子,也为了自己读书的体面,席间诸
皆是把酒言欢,无
扫兴。
今晚过后,未考中的就要收拾东西回家了,而考中的
需要继续留在府城继续等待未定下开考时间的院试。
院试是童试的最后一关,当然也是最难的一关。院试的主审考官为各省学政,由皇帝钦派,届时学政将依次去往各府出题监考,所以一个省内,各府的考试时间并不一样。
而许清元的竞争对手,将是重胥府所在北邑省内的所有童生。
北邑省内有五个府,但参加院试的可远远不止三百名童生。
正因为考过府试后保留了童生身份,院试的参考数包含以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童生,要论起数额来,怎么也得上千,但最终能够通过院试成为秀才的,全省只有一百
,重胥府拿到的名额,大概也不会超过二十
。
许清元默默想,按照这样计算,大齐朝一年大约会诞生两千名秀才左右,即便古代少,但这个数字和录取率一下就把秀才的含金量显现出来了。
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许清元也无法信心十足地保证自己还能拿个案首,她只能继续努力用功,争取一个尽量靠前的名次。
北邑省的现任学政为原翰林院侍讲学士方大,现年五十岁,说起来还是跟宁知府是同案,只不过宁知府受
别限制只能外放做官,而方大
却顺利进
翰林院,成为文
眼中最清贵的翰林学士。
府城中关于方大的消息动态很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