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扶摇上青云(科举)

关灯
护眼
扶摇上青云(科举) 第73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蹭了一顿饭。

祝夫子吃素,陪着他吃清粥小菜,倒别有一番滋味。

到尾,祝夫子都保持着高昂的气,目光炯炯,思维敏捷。

沈长林沈玉寿答题到暮时分,已有几分涣散,不由的开了点小差,而祝夫子一考校两位学生,时此此刻仍清目明,他望了一眼天色,微笑道。

“今考核就此止,不愧为蒋老先生看重的学生,天资果然不凡,不过定力还要再修炼啊,今天色已晚,你二回去歇息,明再来,我领你们去见山长,便算是正式学了。”

拜谢祝夫子,一身轻松的走出了淮华书院。

回到住处,赵悲煦也已回家,互相问起,他也经历了一番艰难的考核,算是通过了,同样明去报道。

“你们三都走了,届时这院里,就剩我孤零零一,哎,可叹可叹,羡慕羡慕。”

文平宪晃晃脑,虽嘴里说着酸话,其实已打定主意独自静心温书备考了,兼之沈长林沈玉寿赵悲煦偶尔会回来同他说经论典,对于文平宪来说,已然足够。

秋风扫地,百枯折,一夜醒来,院里铺了一层黄叶。

沈长林沈玉寿赵悲煦各自带上行囊,前去书院报道。

四大书院均属民办书院,创立之初由世家大族出资建立,耕耘数百年后,其名下的田地商铺数额不断增多,每年产生巨额盈利,完全可以供养书院师生。

因此,在四大书院就读,不仅食宿全免,师资力量雄厚,独享单间,逢月考旬考岁考,优异者还可获得丰厚的奖银。

四大书院,是大乾朝众士子梦寐以求的去处。

当然,若从四大书院科举仕,将来官运亨通的,有给书院捐银捐田捐商铺的习惯,比如平昌城主持秋闱的卫大和平南布政司的巡抚,便都给淮华书院捐过商铺。

四大书院的屹立不倒,离不开从书院走出的达官显贵,达官显贵们再用书院名声傍身,更添一抹才气。

互为支撑,方得今之局面。

沈长林沈玉寿因由祝夫子考核过关,暂拜于他座下,祝夫子所学博杂,兴趣广泛,各道通。

淮华书院的山长姓李,世称为之李仙郎,鹤发童颜,曾为帝师,后云游四海,现为书院之山长。

李山长似乎与蒋家祖父有旧,拉着沈长林沈玉寿问了许多关于南玉山庄的事,但二守诺在先,能说的可说的只有那么多。

最终李山长慨然叹息:“至好友逐渐凋零,还健在世的也渐行渐远,罢了,世道规律如此,你们很有天分,好好的静心研究学问,准备来年的春闱吧。”

至此,沈长林沈玉寿便在华京安顿下来。

淮华书院的课程安排较为松散,师傅领进门,修行看各,走到春闱之际,先生夫子主要起点拨的作用,沈长林沈玉寿经常泡在书院的藏书阁中,将从前难以见到的珍贵藏书一一翻阅。

同时结可许多品行端正,学识渊博的同窗。

望朔放假,他们便带上最近的诗稿,回到暂住地,同文平宪一起讨论,赵悲煦亦然。

时光飞逝,秋去冬来,华京城的冬天,来的比平南的早,十一月便降下初雪。

飘扬的雪花如柳絮,缠绵落了整夜,翌醒来,整个天地都银装素裹。

“北国早寒,寒霜天降,到了该吃铜锅的时候啦。”

沈长林看着漫天大雪,兴奋的说道。

“那便去凤楼叫一桌,到家里来吃。”沈玉寿接话,说着穿上棉袍,准备出门,“正好顺道去买些笔墨。”

沈长林自然同小兄一起前往,赵悲煦和文平宪斗棋正酣,忙里偷闲抬道:“你俩早去早回,我们便不去了。”

“好嘞——”

沈长林应着声,话音才落,已同沈玉寿走出门外。

华京城的冬虽然寒冷,热闹劲儿却不丝毫不减,街面上仍闹哄哄的。

沈长林沈玉寿虽已抵京月余,但闲时逛街的时刻少之又少,今偷得浮生半闲,准备好好逛一逛,到饭点再去凤楼叫铜锅子,顺道蹭酒楼的马车回家。

美哉,悠哉。

华京城商业气息浓郁,各色商铺已成行,比如售卖文具的,便有专门的笔架街,街上几十家商铺,俱是售卖笔墨纸砚的,从价钱实惠的平民笔墨,到千金难寻的好砚珍墨,在笔架街上应有尽有。

沈长林沈玉寿去了一家装潢豪奢,名唤‘墨香’的文具店,至岁末,书院的学生要给山长以及亲近的夫子送礼,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聊表学生对师长的感谢之

预算不多,便决定挑选几块好墨,赠送给师长,墨乃文用常使之物,送这个既实用也在他们可承受的范围之中。

墨香所售的墨有一特色,便是墨汁自带一幽香,若落笔成字,纸笺上也会带上幽幽香气,并且久久不散。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