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关灯
护眼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97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事,现在送信来是已经办妥了。也好,到底是姜太史丞父母的遗业,都变卖了可惜,但若不变卖,将来被有拿来做文章,也是一桩麻烦事,都给阿朝就好了。

然后又看到了姜沃的信函。

没拆封前,李治原以为姜太史丞也是与他说这件事的。谁知拆开一看,里面说的居然是医事:孙医处,苦于没有一个颇通文字,又懂一点浅显医术的,来传帮带新的医。

姜太史丞想到了从前太子的母遂安夫,就问起夫是否愿意跟着孙医学《方》,遂安夫已然同意,想请太子帮着与陛下说一声,允遂安夫出宫。

完全出乎李治意料的一事,但却让他觉得是来一笔!

他近来也为遂安夫悬心来着。

李承乾去黔州,并不肯让娘遂安夫同行——何苦来着,娘在宫里呆了大半辈子,不必再跟自己背井离乡去流放。

于是李承乾走的时候,把妻儿和母都一并拜托给幼弟了。

李治也没有辜负兄长的所托,早早向皇帝建言,给了太子嫡长子李象爵位。

父子俩商议了好几回,才定下来给一个国公,爵位不会太高引非议,也不会低到让轻视。

又有李治亲去与长嫂苏氏谈了片刻,得知嫂子很不愿再住在宫中这伤心地,更愿意在外住,远离宫廷好好教养独子——毕竟在宫里,她身份太尴尬了,原本是国家未来的皇后,韦贵妃面前都只需要行个平礼,现在却与丈夫一同是庶身份,实在想想就难受。

于是李治便代她奏明父皇。皇帝便赐下离皇城最近坊子里的一处大宅,令常国公母子居住。

然而遂安夫却没能跟着苏氏走,继续照顾太子的独子——

其实太子夫妻关系一直不太好。苏氏开解不了夫君,有了儿子后,索就放弃了开解,甚至开始躲着李承乾,专心管儿子。

为了这事,之前遂安夫与苏氏发生过不少意见冲突。如今苏氏搬走,又有自己的亲信,自己的娘,自然不肯劳动遂安夫

故而遂安夫依旧留在宫中。

作为太子的母时,她是三品郡夫,现在自是不能了。皇帝念旧,还给她保留了个五品乡君。又想着她是长孙皇后当年给嫡长子选的母,皇帝便让她继续留在东宫,一起照应现在的太子李治。

宫中依旧以夫呼之。但遂安夫也是心气全无,待得尴尬,这回跟李治同来九成宫,是想着直接在九成宫东宫养老,不再回长安去了。

李治也无法开解。

见到这封信函,便觉姜太史丞这个提议,实在很妙!

于是他搁下其余的事,先让小山请遂安夫过来。

*

“殿下,我是很愿的。”

姜沃试着找到遂安夫,说出这件事时,她立刻就答应了。

那一刻,遂安夫想起的,是长孙皇后。

皇后娘娘生了七个孩子,她走的时候才三十六岁啊。

作为皇后身边,皇后孩子越多,自然是与皇帝越伉俪,她们是高兴的。

但每一次,尤其是后来几回皇后有喜讯的时候,遂安夫心里又何尝没有一点害怕和担忧。

她既然是母进宫,自是生过孩子的。也只有真的生过孩子的,才了解一次长达一年的产育(从怀有身孕到出月子)会对的身体造成什么样的改变。

当然,这世上有身体好,怀孕生产一回,似乎没有什么影响,用外的村话说,白天还能下地,晚上就把孩子生了,仿佛一点儿事没有。

但,这是七次啊。

偏生,那些隐疾怎么好对说去,更别提让看。皇后有时候扶着腰对她说:“喝药喝的我舌都是苦的了。偏生我一说不舒坦,陛下便一回回催尚药局,尚药局又一遍遍改方子,越改越苦。”

遂安夫记得,那时候还是太子的承乾也着急,后来皇后病重,甚至还提出过要释放死刑犯为母后祈福的事儿,被皇后止住了,只道生死有命,何必扰国法。

明明身边都是关心急切的,却没有什么好法子,甚至,好多时候他们并不知道,皇后真正的不舒服是什么。

那是只有间才能心领会的一些难处。

这些事儿,遂安夫当然不可能跟眼前的太子李治说透,她只是垂泪道:“想想文德皇后从前那些年的不舒服,我就极愿意去孙医处学《方》的。”

“又听姜太史丞说,这回新修的《方》,除了脉象和药方,还有些不少平里的保养按摩药浴之法,若真如此,那真是造福于的好事。”

“那些年?”李治敏锐地捕捉到这个词。

长孙皇后病膏肓时,李治已经八九岁了,自然是记得的。

但再往前几年的记忆就模糊了。他只是记得母后没有卧床不起的那些年,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