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关灯
护眼
第312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卢夫

之前许多年里,媚娘代皇帝理政忙于前朝事,无暇料理后宫。而儿又太小无法分忧,索就将后宫诸事委了燕国夫料理——毕竟,燕国夫是料理后宫的老手。从做太子之时,李治就完全不放心王鸣珂这个太子妃,只把东宫事给自己母。

燕国夫也确实兢兢业业担了许多年的重任。

有时候她自己也觉得有点荒谬:谁家做母的,先太子妃的活,之后又了许多年皇后的活?

而且她的形就跟李勣大将军差不多,因受信任,想辞也辞不掉。

直到这两年,卢夫欣慰见到安定公主长成,可为帝后分忧了。

想想自己年近七十,卢夫便也向二圣正式提出离宫,准备好生安养晚年。

帝后允准,并赐以燕国夫兴宁坊大宅一座。

正如皇帝留李勣一般,他也不让母离开长安,只赐宅令其与家留居长安。

卢夫知陛下不足十岁丧母,二虽名为主仆,然这些年陛下视她如姨姑长辈一般,自不舍她远离再不能见,也就留在了京城。

而卢夫在离宫前,自然要将后宫事尽数代给安定公主。

故而姜沃只听曜初问道:“姨母,我还有两个姐姐吗?”!

第90章 曜初领悟

要谈起旧事,难免是一番长谈,姜沃就带着曜初来到窗前榻上,两隔着一张小案几对坐。

姜沃觉得有些疲倦,就略倚在熏笼上。

曜初见姜沃身后没有靠垫,还格外去拿了一个:“姨母去英国公府,一定累了——我听顺顺说过,英国公处还是老做派,不太用胡桌胡椅。姨母是不是又跪坐了大半?”

姜沃含笑接过,倚后便问曜初道:“是卢夫告诉曜初,皇长与皇次之事吗?”

曜初点

说来,不是姜沃都不肯称萧淑妃的两个儿一声某某公主,而是……皇帝根本还没有给这两个儿封公主,亦没有封号,姜沃就先按序齿叫了。

按例,公主生下来,会记为皇x,之后什么时候封公主,又全看皇帝什么时候下旨了——

比如先帝的几位嫡出公主,就都是年纪很小就册封公主,甚至拿到了实封。

但庶出公主的册封年纪,相差就很大了,有得宠封的早的,也有封的晚的:如先帝第十二,武德六年出生,直到贞观十五年才封临川郡公主,也就是说直到公主十八岁出嫁前,才终于有了正式封号。

而萧淑妃之前所出两,莫说没有封公主,这些年也一直没有出现过。

逢年过节皇帝一家子团聚的时候,也从没提起这两个公主,而年节下的赏赐,曜初这个安定公主所得,皆是按嫡长公主份例(若是祥瑞年份,皇帝还不忘给曜初翻一倍)。

姜沃有时候觉得,皇帝那本就不充足的,是真的已经忘掉了还有俩儿。

她也再次体会到,皇帝对于在乎和不在乎的,心的冷与热到底差多大。

完全是赤道和北极。

故而别说曜初幼时跟她长在宫外,不知宫里还有两位皇,只怕连太子,若是没有格外向他去提,都记不起这件事。

姜沃就问道:“曜初是听闻了此事就直接来了?还未问你母后?”

曜初点:“我不知过去之事,怕骤然问起让母后为难。就先来问问姨母。”

姜沃温声道:“卢夫是如何与曜初说的呢?曜初又还想知道什么呢?”

“姨母也知道卢夫,每一句话都很留心。向来是能说一句就不说两句。若不是此番卢夫要辞去离宫,估计还不会提起这件事。”

“卢夫就只与我说:‘两位皇的生母从前是萧淑妃,永徽五年因罪废为庶掖庭,两位皇当年一个十岁,一个七岁。随母而居,多年未出。’”

曜初打小跟着姜沃,数算学的很好。

当时很快算出来——十三年过去了,两位皇姐应该分别是二十三岁和十九岁。[]

于是她当时就追问卢夫道:“按例公主十五岁,宗正寺就会向父皇递奏疏的。”

这是宗正寺的职责,提醒皇帝,陛下您有儿到了年纪该出嫁了,别忘了。(这在公主多的朝代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宫里有二三十个皇的话,皇帝肯定是记不住每个儿具体年龄)。

说来,曜初知道这事儿,还是因为自己刚经历过——

她听说宗正卿李珍去向父皇母后说起她满十五岁,可以开始选驸马后,就连忙去寻父母,表示自己完全还不想嫁

而皇帝接了宗正寺的奏疏,原本还有些伤感,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掌上明珠怎么就从襁褓婴孩,变成了宗正提醒他该选驸马的大姑娘了呢?

但见曜初这一幅对选驸马避之不及的样子,皇帝又开始担心,还私下问过皇后:“媚娘,朕在朝事上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