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他们因此而沦为阶下囚时,可谓是毫无防备,他们的家中更是没做一点准备,仓促之下,也来不及找求救。
有崔景怀派出的手从旁协助,城卫司与巡捕司不仅在这些
家抄出大量财物,还找出藏得特别隐秘的一些违禁品,包括一些能牵连到更多
的罪证。
这些豪族大户能够一直屹立不倒,自有其凭仗,只是这次事出突然,谁都没有反应过来而已。
但这也正是崔景怀给出三天限期的原因,只有尽快将这些的罪彻底钉死,那些背后的势力纵然在事后得到消息,也没有机会翻案。
事实也正是如此,当省府与京中一些势力得知消息时,张知府已经在轰动全城的公开审判中,当众给王同知等首恶做出‘斩立决’的判决。
然后将相关案卷与罪证整理好,给崔景山派
送回京中,由其派
送回京中,
由吏部进行复审。
等到韩府的漏网之鱼辛苦上京,前往康王府报信,想要求康王出面救下韩氏一族时,他们不知道的是,相关案卷与罪证已经通过特殊渠道送到京中。
得知自己的娘家韩氏一族全被抄家下狱,除了这个赶来报信的族兄,其他韩氏族,连在青山书院与武院中上学的族
在内,全都被控制起来,韩侧妃当场晕了过去。
康王一边担忧与心痛自己最宠的侧妃,一边怒火滔天。
“什么这么胆大?韩家在青山州经营已久,怎么会毫无反抗之力,如此轻易的落败?”
韩氏一族丁兴旺,在青山州的根基
厚,是康王重用韩氏的关键。
而韩家为了能够重返朝堂,恢复从前的荣耀,对康王也确实是尽心尽力,要钱给钱,要给
,为康王府提供许多帮助。
所以康王实想不明白,连他都会另眼相待的韩氏为何会这般不堪一击。
面对这个问题,前来报信中韩家有些迟疑小心回道。
“民隐约听说,好像是因为家里的公子冲撞了京中某位贵
的外甥,被对方狠打了一顿,族长去府衙理论,
民不知道府衙内发生了什么,后来就是那位与族长关系很好常将军,亲自带着城卫司抄了我们这些
家。”
康王冷着脸,难掩怒意的问道。
“你可知道到底是京中哪位贵?”
想到不管是哪位京中贵,都没有他这皇室亲王贵,竟敢这么不给面子的动他的
,坏了他在青山州的重要布局,康王就恨得咬牙切齿。
第二十四章
“民不太清楚, 只是隐约听说……好像是怀安商行的
。”
康王闻言,脸色顿时一黑。
“怀安商行向来低调圆滑,除了生意上的合作,基本不与外打
道, 怎么可能因为这点小事, 就在你们陈阳城大动
戈?是不是这里边还有什么内
?”
康王的话音刚落, 就见王府长史匆匆跑进来。
“启禀王爷,宫里的汪大监亲自驾临府上宣旨。”
能劳动当今圣上身边秉笔太监亲自出宫宣旨的,往往都是王公大臣之家, 宣旨的内容不是重赏,就是重罚。
康王心中一凛, 莫名生出一不好的预感。
可是不管他心里如何抗拒, 他也不敢不接圣旨,哪怕皇位上坐着的是他哥。
顾不上等韩家的答案,康王就匆匆赶到王府的前殿大厅。
事实证明,他的预感还是比较靠谱的, 向来见三分笑的汪林看到他过来, 没给他开
打听的机会,就直接语气淡漠的开
道。
“康亲王接旨!”
等到康王按规矩恭敬的跪下, 汪林将手中的拂尘递给身边的小太监,凝重的展开圣旨道。
“上谕,康王何广明治家不严,宠妾灭妻, 纵妾室母族以妻族自居,祸害一方……降为郡王, 罚康郡王闭府思过三个月。”
康郡王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前脚刚得到消息, 宫里随后就下达这么一份旨意。
就因妾室母族犯事, 便直接将他从亲王贬为郡王,丝毫没给他留下可周旋的余地。
这实在让康郡王感到难以置信,更难以接受。
在康郡王的心中,正宁帝说白了就是个软弱无能之辈,能继承皇位是全凭运气捡漏。
当初明明是他更受先帝喜,母族势力也更强,他当初压根就没将这个兄长放在眼里。
结果一无是处的对方竟能毫不费力的登基继位,而他只因年纪小,就失去争夺皇位的机会,让他如何甘心。
“汪公公,本王想要觐见皇兄,本王固然有失察之过,可是京中距离陈阳城路途遥远,本王如何知道那韩氏一族所行之事?皇兄这是对本王有误会。”
再怎么不甘心,在这种关键时刻,康郡王想的还是要利用正宁帝温软仁慈的格,争取让对方改变主意。
就这么一份圣旨,让他的爵位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