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徐记小餐馆[美食]

关灯
护眼
徐记小餐馆[美食] 第155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最新网址:ltxsba.me

上到除夕前两天,说是公司规定的,每年都这样,我让她换个地方,她跟我说到哪里都一样,这也是国家规定的,法定假,唉,谁知道啥是法定不法定的,问的烦了,就说我啥也不懂,我也不敢再问,不过前两天又说有年假,估计能早点回来。”

说到最后能早点回来她笑的特开心。

老板也知道她家的况。

“这确实是你不懂,你闺是上到大学的,去到家公司里上班都是有章程的,法定是国家规定的节假,跟你儿子在工地上的不一样,工地上一天是一天工,上班那是假期也有钱拿,知道了吧。”

大娘似懂非懂,反正她也管不着,只要孩子能早点回来就成。

“我闺就最吃我做的手擀面,还有炸的糖糕,红薯丸子,我寻思这在面厂买的面擀出来的不好吃,我就特意这两天就开始淘洗粮食,还是自家打的面吃着香。”

老板也点,“可不是,一到年底,我这打面的就多,幸好你来的早,不然还要排队。”说着话就把两大袋小麦给称好了重,“一共两百多斤,给我二十块钱就成。”

大娘点,这会才看到旁边还站着的一个小姑娘。

“姑娘你也来打面?”

徐小溪抿嘴点点,“是呢,大娘。”

大娘笑呵呵的,“打的面好,就是费事一些。”

徐小溪倒还好,淘洗粮食的过程是慢悠悠的,也不觉得累,她还能发发呆,安静一会,也不用说话。

大娘揣着手靠在自家的三车上。

“老梁,你知道前门胡同的炸豆皮炸牛筋面的小江两子,今个开门了,我明天准备去炸点豆皮回来存着,我们家里都喜欢吃火锅,也要涮豆皮。”

江县因为地理位置气候各方面的原因,又生产小麦,所以面食一直都占常生活的主导地位,当然江县政府在自己的发展经济,解决就业岗位上面也一直在努力。

江县东区有两个食品大厂,民以食为天,一个是手工水饺生产厂,另外一个就是辣条厂,在江县下属的乡镇企业中不缺乏方便面厂,挂面,素食包子这样的。

徐小溪站在一旁有些心动,记得在何姐摊位上卖的辣条。

“大娘,那个能现炸牛筋面跟豆皮吗?”

大娘看小姑娘跟她说话也很热心。

“可不是,小江两子那个摊子是接的他爸妈的,前几天说是不想单要进厂,可现在又觉得进厂不自由,这不折腾了一出,又回来了,都是新鲜的,放心。”

徐小溪又仔细问了地址记了下来,这会面也打好,她把麸子卖给了老板,面装到来盛小麦的袋子里,都是净的,扎好,老板跟大娘都帮忙给她抬了上去。

“谢谢。”

大娘摆摆手,“谢啥,不客气。”

徐小溪开着三车就去了大娘说的地方,看门像是是个比打面坊还要小的门店,老板是两子,大概跟何姐差不多大。

“你好,我来买豆皮跟牛筋面。”

男的有些胖,个也不多高,戴着眼镜,只看了一眼就又转忙乎自己的。

的扎着长发,穿戴着围裙,圆圆的脸上,大眼双眼皮,看着就面善。

“来了,妹子,要多少豆皮跟牛筋面。”她随手就拿起来小本本还有自己围裙前面兜里的笔。

徐小溪看这个小店里面还有个门,打开里面就是个大院子,生产出来的都已经挂在院子里面扯好的绳子上。

“每样两斤吧。”

老板娘笑着应了一声,“妹子,进来等一下,都是鲜榨出来的,在后面晒着呢,我给你装好你带回家接着晾上就可以。”

徐小溪点点,两斤豆皮加两斤牛筋面总共十五块钱,她接过来袋子提着放在车兜里,到楼下的时候邻居们都站着玩呢,这会外面可是舒服,三电动车停到朱老师家的小车棚里,住在一楼就是比较方便。

朱老师她们也都看到了,过去帮忙,总共打了一袋子半的面,挺沉的。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